6月24日晚9時許,沱江兩岸早已燈火通明,江邊一如往常隨處可見悠閑的釣者和散步的路人。
“起來了!起來了!”江中央突然響起的陣陣歡呼聲,即刻引來了大家的駐足觀望,并一同見證了四川警察學院科技興警、服務公安實戰的又一戰果。

操控“水下機器人”在沱江中成功完成打撈作業
“這么寬的水域、這么快的水流,在這樣的高難度情況下能夠成功打撈起來這么小的物品,這在以前從來都沒有聽說過。”擁有豐富打撈經驗的水聲行業工程師張奎這樣評價此次行動。而在他口中的這個幾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四川警察學院師生團隊在列裝“水下機器人”后的首次實戰應用中就做到了。
事情還要從8天前說起。

操控員正在操控“水下機器人”
6月17日,正在進行水上訓練的瀘州市某單位,派出的沖鋒舟上價值30余萬元的發動機突然脫離船體墜入水中。在收到增援請求后,四川警察學院水域現場勘察實驗室立刻聯系學校應急特勤大隊和瀘州市山地救援隊,共同組成應急救援團隊于6月18日到達疑似落水地點,開始運用“水下機器人”找尋發動機。

“水下機器人”入水作業
“沒想到第一次實戰就面對這么困難的打撈環境,”“水下機器人”的操控員何望說,“雖然我們之前做過一些練習,但是實戰和練習還是有很大差距。”

作業現場
“落水地點水流比想象中還要湍急,蛙人下水后甚至無法站立,這樣對我們的‘水下機器人’、操控員以及整個救援團隊都是一次嚴峻的考驗。”這次發動機的落水點,平均流速達到2米/秒,加之發動機體積不大,形狀不規則導致的“頭重腳輕”,落水后易“躺”在河床上……這些捆綁在一起的問題讓此次水域勘查的現場指揮、學校刑技系教師張德明十分焦慮:“我們尋找落水物體主要是依靠‘水下機器人’的側掃聲吶和多波束聲吶通過聲波反射來定位,一旦發動機‘躺’在了河床上,我們就很難通過聲吶對其定位。”

在沱江中乘船固定“水下機器人”
在疑似落水點尋找一天無果后,刑技系主任代勇建議擴大搜索范圍,同時嘗試為“水下機器人”加裝履帶使用其可視成像系統,依次摸排探測發現的可疑點。
“2018年重慶萬州公交車落水后,運用‘水下機器人’集全國之力,歷時4天才成功打撈。而我們這次尋找的發動機,體積不到公交車的四十分之一,難度異常大,但我們要相信方法總比困難多,要對我們的‘水下機器人’有信心!”在結束第二次打撈后,張德明這樣鼓舞參戰師生。

操控“水下機器人”探測發動機

在水中發現發動機蹤跡
“找到了!”6月24日下午19時許,在7天來的第三次下水作業中,操控員何望通過對講機向指揮員報告。
“請再次確認!”指揮員回復說。
“確認,在水深4.3米處發現發動機把手。”歷經7天的尋找終于有了結果,但這并不是結束。


“蛙人”準備下水固定打撈物
確認落水地點后,有著豐富救援經驗的四川警察學院治安系教師肖兵立刻組織蛙人下水綁定發動機,并運用熟練的繩索技術將半拉出水的發動機固定在船只周圍。最終,在數名救援隊員的協作下,在水下“躺”了8天的發動機成功出水了。
此時夜色漸深,沱江兩岸燈火輝煌,江中央的兩艘小船上爆發出熱烈的掌聲,參與任務的四川警察學院師生齊聲高喊出:“首戰用我,用我必勝。”

周長明副院長在現場指揮打撈工作
分管此項工作的四川警察學院黨委常委、副院長周長明在現場指揮打撈工作并表示:“此次順利完成任務是學校向科技興警、服務公安實戰邁出的堅實一步。未來,四川警察學院將繼續發揮公安院校科技資源優勢,強化新技術的研發與應用,進一步提升學校服務公安實戰的能力和戰斗力。”學校黨委書記周朝坤和學校黨委副書記、院長伊良忠第一時間向圓滿完成打撈任務的師生團隊表示祝賀,感謝大家為學校發展建設又增添了濃墨重彩的一筆,并勉勵大家再接再厲為學校爭創全國重點公安院校,培育“四個鐵一般”時代新警繼續努力奮斗。